一、必威客户端2016届毕业设计(论文)答辩委员会由下列老师组成:
主任委员:夏洪流
副主任委员:傅剑平、王志军、程睿、张亮亮、文海家、姚刚、何培斌、刘星、刘剑英
委 员:刘立平、黄音、简斌、魏巍、李正英、杨佑发、熊刚、金声、周淑容、陈永庆、韩军、曹晖、黄浩、肖杨、杨溥、王桂林、杨荣华、张亚利、郑白兴(秘书)
二、学生答辩实行“指导教师回避制”,指导教师不担任本组的答辩工作。请各位指导教师上网查阅交叉评阅学生名单,进行评阅并组织答辩,学生答辩分组及教室安排安排如下:
答辩组号 |
答辩 教室 |
答辩组组长 |
答辩组成员 |
答辩学生所在 设计组号 |
第一组 |
B二1101 |
夏洪流 |
甘民、何培斌 |
1、2组 |
第二组 |
B二1103 |
傅剑平 |
杨溥、吴立楷 |
3、4组 |
第三组 |
B二1104 |
黄 音 |
叶天义、林桦 |
5、6组 |
第四组 |
B二1105 |
刘立平 |
余瑜、罗强 |
7、8组 |
第五组 |
B二1106 |
王志军 |
常中仁、关凯、兰定筠、何培斌、姚纪 |
9、10组 |
第六组 |
B二1107 |
简 斌 |
朱兰影、张斌、高春林 |
11、12组 |
第七组 |
B二1108 |
杨佑发 |
刘宝、刘剑英、姚刚、向在兴 |
13、14组 |
第八组 |
B二1109 |
魏 巍 |
刘毅、杨威、康明 |
15、16组 |
第九组 |
B二1201 |
李正英 |
皮天祥、陈安、夏源 |
17、18组 |
第十组 |
B二1203 |
韩 军 |
贾传果、于群力、李国荣 |
19、20组 |
第十一组 |
B二1204 |
许绍乾 |
阳洋、陶以欣、何理勇 |
21、22组 |
第十二组 |
B二1205 |
曹 晖 |
董银峰、戴秋思、孙俊贻、曹永红 |
23、24组 |
第十三组 |
B二1206 |
熊 刚 |
周淑容、梁乔 |
25、26组 |
第十四组 |
B二1207 |
黄 浩 |
甘丹、王立 |
27、28组 |
第十五组 |
B二1208 |
陈永庆 |
郭莹、何荥 |
29、30组 |
第十六组 |
B二1209 |
聂诗东 |
何子奇、吴静 |
31、32组 |
第十七组 |
B二1301 |
程 睿 |
金声、蒋家龙 |
33、34组 |
第十八组 |
B二1303 |
肖 杨 |
陈志雄、卢谅、张爱莉、林琳、刘光云 |
35---37组 |
第十九组 |
B二1304 |
张亮亮 |
刘霞、涂熙、朱正刚、狄谨、钟轶峰 |
38---41组 |
第二十组 |
B二 509 |
文海家 |
王桂林、罗云菊、杨忠平、李鹏 |
42---46组 |
第二十一组 |
B二 507 |
张亚利 |
陈金云、游扬声、刘文谷、杨荣华 |
47组 |
第二十二组 |
B二 505 |
刘 星 |
张伟富、谭家兵、兰敬松、唐菲菲 |
48组 |
三、为了更好地统一标准,把好质量关,在各小组答辩的基础上成立院复答辩组,对答辩小组的学生成绩进行公开复审。复审对象包括:(1)推荐校优者;(2)对成绩评定有争议者;(3)学院随机抽查者。复审学生名单由院复答辩组确定后予以公布。复答辩小组组成人员另定。
四、毕业设计(论文)收交时间规定
每位学生的毕业设计计算书、图纸及电算打印结果和其它附件(装订格式见毕业设计系统相关规定)装订成册后务必于第15周星期一(5月30日)上午11:00点前交各指导教师处,过时一律不收,且不能参加答辩。
五、毕业设计评阅、答辩时间安排
本届毕业设计评阅、答辩工作时间安排及注意事项如下:
1、 按学校有关规定,未注册学生,一律不能参加答辩。各答辩小组组长务必上网查阅参加答辩学生名单。
2、 评阅时间安排:
指导教师评阅:15周星期一~15周星期四(5月30日~6月2日);
交叉评阅:(交叉评阅学生名单同答辩组)15周星期五~15周星期日(6月3日~6月5日);
3、 答辩时间:16周星期一(6月6日)全天、16周星期二(6月7日)上午。要求全答辩组共同答辩。
4、 各毕业设计组指导教师于16周星期三(6月8日)上午11:00点前务必将成绩按从高到低排序,将签名纸质稿上交教务办公室(推荐校优和推荐复答辩人员请标明,每组推荐校优不超过1人),各组成绩由指导教师自行登载毕业设计系统,只登载成绩,评语写“见成绩评定册”,成绩统计表电子版发到zhlrb@163.com。
5、 复答辩安排:复答辩名单于16周星期日(6月12日)上午9:00在建工馆本科教务公告栏公布,请指导教师安排各设计组组长或相关人员按时到场查看,并通知到每一位需参加复答辩人员,不得有误。复答辩于17周星期一(6月13日)上午9:00开始,地点另见复答辩通知。复答辩成绩各复答辩组统计完成后交教办,由教办登录系统修改。
六、填写“毕业设计(论文)成绩评定册”注意事项
1、毕业设计(论文)成绩评定册共4页,由指导教师,交叉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分别填写齐全,签注时间统一按下表填写:
评分册内容 |
成绩计分制 |
签名人 |
签注时间 |
毕业设计(论文)形式审查表 |
无 |
指导教师 |
2016.06.01 |
导师评语 |
百分制 (40%) |
指导教师 |
2016.06.02 |
交叉评阅教师评语 |
百分制 (20%) |
交叉评阅教师 |
2016.06.05 |
答辩记录(答辩小组评定成绩) |
百分制 (40%) |
答辩小组秘书(必须按系统的答辩分组,由老师签名,并负责审核记录是否全面、详实) |
2016.06.06~07 |
毕业设计(论文)成绩综合评定 |
五级制 |
留空 |
2016.06.08 |
2、指导教师评语,交叉评阅评语,综合评语请参照附录:“毕业设计(论文)成绩评定办法”填写。
必威客户端
2016年5月20日
附录:
毕业设计(论文)成绩评定办法
根据“重庆大学毕业设计(论文)管理办法”,接合必威客户端毕业设计的具体情况,特制定此办法。
一、毕业设计成绩计算方法
毕业设计成绩总分按下式计算

上式中:
—— 毕业设计总分
—— 各分项权重系数(
之值分别见评分表)
—— 各分项得分(按百分制打分)
A≥90分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为“优”;
80≤A≤89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为“良”;
70≤A≤79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为“中”;
60≤A≤69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为“及格”;
A< 60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为“不及格”。
任何一段得分
在60分以下者毕业设计成绩均应评定为“不及格”。每组“优”所占比例不得超过20%,“优、良”比例总和不得超过67%(超过该比例成绩不能提交);“不及格”人数不限。
二、参考评语
1、毕业设计形式审查表综述意见(供参考)
该毕业设计经形式审查,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;撰写符合(或基本符合)规范化要求,已完成毕业设计管理系统要求的各环节;经审查同意进入毕业答辩。
2、导师评语(供参考)
(≥90)—— 工作努力,遵守纪律,表现优秀;按课题要求独立完成全部工作;方案合理,计算正确;能独立思考;能熟练运用软件进行结构分析;图纸完整、准确,图面整洁、美观,符合国家标准;计算书表达清楚,文理通顺,书写工整,无错误,在完成毕业设计过程中独立工作能力强,善于查阅参考资料,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。
(80~89)—— 工作努力,遵守纪律,表现良好;按课题要求独立完成全部工作;方案合理,计算正确;能较熟练运用软件进行结构分析;图纸完整、较正确,图面较整洁、美观,符合国家标准;计算书内容完整、书写工整、基本无错误;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。
(70~79)—— 工作较努力,较遵守纪律,表现较好;按课题要求独立完成全部工作,毕业设计方案基本合理;能用软件进行结构分析;图纸较完整,基本符合国家标准,图面一般;计算书内容基本完整,书写尚工整,无重大错误。
(60~69)—— 工作态度及表现一般;按课题要求完成全部工作;设计方案基本合理,无原则性错误;初步具有使用软件进行结构分析的能力;图纸较完整,基本符合国家标准;计算书基本达到要求,无重大原则性错误。
(< 60)—— 工作不努力,表现差,有违纪行为,未完成规定的毕业设计内容;毕业设计方案不合理,有原则性错误;计算中错误较多(或照抄、照套现象);不会使用软件进行结构分析;图纸质量、计算书均达不到基本要求;在设计中独立工作能力差,尚未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、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。
3、交叉评阅评语(供参考)
(≥90)——该毕业设计方案合理,计算正确;电算成果完整、准确;图纸内容完整、正确,图面整洁、美观,符合国家标准;计算书表达清楚,文理通顺,书写工整,无错误。设计成果显示该生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。
( 80~89)——该毕业设计方案合理,计算较正确;电算成果较完整、准确;图纸内容完整、较正确,图面较整洁、美观,符合国家标准;计算书表达较清楚,文理通顺,书写较工整,基本无错误;设计成果显示该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。
(70~79)——该毕业设计方案基本合理、计算较正确;能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结构分析;图纸内容完整,图面一般,基本符合国家标准;计算书内容基本完整,书写尚工整,无重大错误。
(60~69)——该设计方案基本合理,无原则性错误;初步具有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结构分析的能力;图纸内容尚完整,基本符合国家标准;计算书基本达到要求,无重大原则性错误。
(< 60)—— 该设计方案不合理,有原则性错误;图纸质量、计算书均达不到基本要求;计算中错误较多(或照抄、照套现象);设计成果显示该生尚未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、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。
4、答辩小组评语(供参考)
(≥90)—该生在答辩中能简明扼要地阐述毕业设计(论文)完成的主要工作;思路清晰;表达力强;对提出的主要问题作出了正确的答复,概念清楚。
(80~89)—该生在答辩中能比较清楚流利地阐述毕业设计(论文)完成的主要工作;思路清晰;表达能力较强;对提出的主要问题回答较正确,概念较清楚。
(70~79)—该生在答辩中能比较清楚地阐述毕业设计(论文)完成的主要工作;思路较清晰;对提出的主要问题尚能基本正确地作出回答,概念尚清楚。
(60~69)—该生在答辩中能阐述毕业设计(论文)完成的主要工作;对提出的主要问题尚能回答,具备一定的基本概念。
(<60 )—该生在答辩中阐述不清毕业设计(论文)的主要内容;对提出的主要问题不能回答(或多数不能正确回答);基本概念不清楚。